徽商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徽商是对发源于旧徽州府籍的一个区域性商人的总称。他们崛起并繁荣于明清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尊儒重仕、崇本抑商的社会环境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和自己的经营理念结合,成为明清商业史上与晋商齐名的最著名的商帮之一,执商界300余年之牛耳。他们除了留下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商业奇迹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商业典范。
一、徽商与儒家文化
历史上徽商又称为儒商,因为他们亦商亦儒,商儒结合。徽州地区的儒风底蕴加上程朱理学文化的熏陶,使徽商将“诚、信、仁、义”的传统道德规范和程朱理学的儒学伦理观结合造就了独特的理性商业道德,并将其融入传统文化之中。
徽商“修己安人”的思想,“德才兼备”、“用人以长”的人才观念,诚意敬业的精神都源于儒家文化。他们善于读史,希望从中获取经商业贾之道。“廉更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史记·货殖列传》),使得他们在经营活动中以一种“中庸”的方式。对“义”、“利”进行取舍,通过帮助他人实现价值,来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将“儒”、“商”结合,从儒学中发现有价值的思想,来指导其经营活动。不管是在经商过程中,还是在富裕之后,徽商都能很好的用儒家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儒学在徽州地区的持续发展。
当然徽商崇儒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这也是他们的聪明之处。徽商通过崇儒来提升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拉近他们和各级封建官吏的关系,在经商过程中找到了保护伞。在当时尊儒抑商的环境下,这也是不得已之举。当然这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徽商的经营理念
1、以义生利,诚意经营。徽商将讲究诚信、明辨义利的道德观反映在追求品质和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上。明代婺源商人李大嵩说过:“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对“义”、“利”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和具体把握给徽商带来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他们以“信”取“利”,注重商品质量和信誉,歙商吴南坡就非常重视信誉,他以“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古歙岩镇镇东石勘头吴氏族谱·吴南坡公行状》)为指导思想,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品牌,顾客不必考虑质量问题就可以放心购买其商品。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虽在经商,但利润的最大化并不是徽商的终极追求,他们注重完善自身,追求“义”、“利”结合的理想人格,“以义生利”的商业模式。通过良好的道德伦理建立了和谐的商户和客户关系,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利”,还吸引了一大批的人才,并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
2、以德为先,知人善用。要对人才进行选择,首先要建立人才的标准。徽商选人以德才为本,德是先决条件。这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有了德才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的信任,上下同心才能相辅相成。徽商在人才的选择上首先会考虑宗族子弟,当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也会寻求优秀外族人才。清末胡开文墨业的老板,用诚心不但打动了技艺高超但桀骜不训的奇才汪绥之,随后还招募了很多类似的人才,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徽商对待下属都能宽厚仁慈,耐心教导,同时还会给他们充分的权力和最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人才的价值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3、以和为贵,诚心待人。儒家人本思想要“修己安人”、“仁爱”。其起源于“仁”的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前提。歙商许宪曾说:“以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休宁《陈氏宗谱》卷3)这充分体现了儒家以个人道德修养来感化外物的思想。对人往往“宽厚”待之,在尊重、关怀他人的基础上,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关怀,大大提高了雇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对外来讲,徽商诚心待人、诚意合作。他们与商户和顾客之间通过“诚”、“义”来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通过这种隐形“资本”,来赢得财富。通过“讲信”而“修睦”(《礼记·礼运》),在互助中实现共同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徽商的最终目标。
4、贾儒并重,关心教化。无论是“先贾后儒”,还是“先儒后贾”,徽商都非常热衷于研习儒学。虽然有其历史原因,不过的确使他们在从商的过程中自觉地以儒家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通过经商活动他们也体会到其中蕴涵丰富的有价值的思想;另外一方面还能直接从古人那里学到很多现实的案例,从中得到启发。《史记·货殖列传》一度成为徽商提高文化修养的必读之书,像“薄利竞争”的思想就来源于著名商人范蠡的“取什一之利”。不仅如此,徽商在富裕之后会投资家族子弟的教育和商业道德的培养。据《徽州府志》记载,当时徽州一带以家族为单位的塾学特别普遍,乃至“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教育的发达,极大的提高了徽商的文化水平,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也使徽商的队伍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读书好,营商好,效好更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幅楹联就是徽商贾儒结合的一个生动写照。
三、徽商精神的现代启示
1、诚实守信、以义生利的经济道德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如果大家不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游戏规则,很容易造成信用风险。因此良好的市场环境必须依靠诚信加以规范,而诚信又是市场私利和公利内在矛盾的结合体,只有通过市场这样一种手段来调节。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当今和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环境中,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经营理念,其实就是一种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其无形价值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这一点无须质疑,而且这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认为信用是一种无须付现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者货币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诚信可以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市场法则。诚信度高,市场效率才能高,社会才能稳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义利的伦理矛盾,并且通过市场的自发行为不能很好的解决,但是如果任之发展就会产生利己主义等现象。徽商对义利的理解可以说是重义轻利、趋义避利,市场经济不否认对“利”的追求,但这是一种义利并重和义利统一,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统一,也是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过程,因为“以义生利”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
2、德才兼备、宽厚待人的待人之道。徽商虽然用人大多亲族子弟,同样也会进行人才甄选。因为他们深知,人的素质关系到自己产业的成败。“天地之中,人为贵”,企业一切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在对人员进行招聘时,应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和品德考察;在人员录用后根据其特点提供一个最适宜的岗位和工作环境,在实践中评估其能力,“兵以用而见其强弱,将以用而见其能否”。人职匹配的前提加上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才能打造高绩效、敬业的团队。“知人善用”,“正己正人”,通过个人的信任、关怀换取员工的忠诚敬业才是正道。通过和其它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寻求一种共生共同发展。
现在一些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情感管理,员工不能形成良好的组织归属感和高组织承诺;并且常常忽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即使短期内企业可以减少很多成本,但最终是以员工的低组织承诺和高留职率,社会财富价值降低为代价。对于如今一个开放的市场,企业家应该逐步挣脱血缘、地缘的枷锁,用开放的眼光广纳人才,善待人才,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使企业永葆活力。
3、诚意敬业、开放创新的职业精神。徽商成功的另外一个关键就在于其诚意敬业、弃而不舍。即“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尤未厌焉”(光绪《祁门倪氏族谱》卷下)的“徽骆驼”精神,现代徽商史玉柱就是一个多次失败,多次创业很好的例子。除了学历之外,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敬业精神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文化修养。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一个企业的成长和经营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又要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
诚意敬业是基础,开放创新也是关键。徽商勇于开拓市场,善于发现商机,其行业涉及多,地域分布广;他们还精于整和各种形式的资本,以持久的信念实现自己资产的增值。市场需要敏锐眼光来发现,但竞争最终会使利润平均化,因此薄利竞争,做一个廉贾也是我们的追求。
现代浙商就多少具有这些品质,市场导向的敏锐眼光和“先市场后工厂”的冒险精神是他们的两大特性。小到纽扣牙签,大到汽车,走一种“小商品、大市场”的道路,最终把自己做强做大。
4、商儒结合、富而后教的经营之方。徽商乐于学习儒家学术也许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原因有关,我们不想详述。就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徽商通过研习儒术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另外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儒学也提高了子孙后代的文化修养,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使得作为徽商这样一个群体来讲“代不乏人”。
折射到现在社会,正是我们所重点强调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一个有学习能力的组织,才是有持续竞争力的组织;一个成功企业需要以文化为基础的高素质的领导者,领导者有了文化则智力、洞察力、判断力就会提高;建立一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企业文化,一个有持续性学习能力的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另外,为了使企业永葆活力,就必须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既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也要到市场中去,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
感恩文化在企业
以感恩型组织著称的北京仁慧特智业公司创业9年,以“真、实、专一”的精神,聚焦、服务于乳业和食品行业,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市场细分的咨询公司。9年的实践使仁慧特认识到: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心态,和谐心态的源泉是感恩文化。感恩是和谐社会之源、幸福家庭之根、心身健康之本。建设感恩文化可以有利于实现诚信做人、以德立业、心身快乐、团队合作。
一、合作为仁,快乐成长
感恩的深度决定生命的高度。仁慧特创建之初就把“合作为仁,快乐成长”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有意识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卡耐基语录作为每天晨会的必修课,反复强调卡耐基的核心思想:“人生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协调能力”。把培养员工的协调沟通整合能力作为公司的第一件大事。
第二、强化“二人为仁,不会合作就不是仁人”的理念。只要精诚合作,就一定能弥补缺人才,缺资金,缺项目,缺品牌的不足。
第三、提出激励振奋人心的口号:不求超越他人,但求他人无法超越;不求与能力相等的机会,但求与机会相等的能力;光荣和财富属于谁?属于不用安排而主动工作的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创业之初条件很差,但仁慧特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了向往和成功的渴望。在苦中找乐,力求快乐成长。1997年仁慧特做北京汇源果汁的市场企划和广告代理,为了省钱,经常全员装车卸车,多少次大汗淋淋,累得直不起腰来。可大家在气喘吁吁中互相打气:“扛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
公司9年一路走来,最大的体会是:只有彼此感恩,才能快乐成长。快乐是在积极思想引领下的一种阳光心态,思想决定心态,心态就是能力。感恩已经变成了仁慧特公司的一种生命基因。
二、沟通第一,整合致胜
智者知恩,赢者报恩。感恩已经变成仁慧特的价值观和自觉行动。
1998年春天,仁慧特当时的董事长李文香在一次营销培训会上结识了惠普公司的市场总监高建华。提出由仁慧特来包装他,通过广告做高建华课程的市场推广。高建华欣然接受了建议,于1998年7月中旬开始合作,在北京皇苑大酒店组织市场营销社会公开班培训。第一次培训就吸引了当时还是伊利集团副总、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等。
牛根生回到伊利后,向集团高层积极推荐仁慧特的培训。继之是应邀为伊利中高层做3天内训。还续签了一个“伊利奶粉事业部”的五年战略咨询项目。
仁慧特因与高建华和牛根生的合作,成功实现了公司的战略转型,从广告代理、市场策划转到企业培训和管理咨询,实现了公司的战略升级。
三、千学万学,学会感恩
没有感恩就没有机会。感恩是第一学问,敬业是第一信仰。大众是圣人,客户是恩人。这些理念在仁慧特已经不仅仅是墙上的口号,而且已经变成了自觉行动。仁慧特为了强化自己的感恩心,曾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朝为客户,终生为朋友;一朝为同事,终生为盟友。9年来,仁慧特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也用一颗感恩的心,随时随地回报、感恩周围的人,仁慧特经常讲起感恩故事——
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任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等4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 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万两银子。
徽商的经营道德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徽骆驼”与“绩溪牛”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四面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河流交叉,风景优美。长期以来它一直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民情。
但是,这里可耕土地非常少,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即使是耕地,也是土质非常差,“骍刚而不化”,不适于耕种。而且遇到雨水丰富的季节,山洪暴发,耕地就被淹没,庄稼被洪水横扫一空;而到雨水稀少的季节,耕地就会缺水干涸而龟裂,只要有十天不下雨,山民就要仰天而呼,求神祈祷下雨。耕地如此之少,但是到明清时期,这里的人口却迅速增加,大大地超过了有限耕地的承载力,造成了严重的地少人多的矛盾。
正是在这种地少人多、农耕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造就了一群群 “徽骆驼”和“绩溪牛”。这里的“徽骆驼”和“绩溪牛”指的是走出家乡四处经商的徽州商人。以骆驼和牛来形容,一方面说明的是徽商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指的是徽商具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徽商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骆驼和牛是人们所熟知的两种哺乳动物。在风尘弥漫、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畜力;在田园阡陌、春耕秋耨的农耕地带,牛是人们得力的助手。日久天长,在人们眼中,骆驼和牛便象征着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体现了敬业、执著、拼搏、进取、友爱、和协等等优秀品质。
明清以来,不少人在观察、了解、研究徽商后,都把徽商比作“徽骆驼”,这是对徽州商帮的形象概括,集中反映了徽商整体品质。
不过,在徽州六县当中,绩溪徽商的兴起要比其他县商人晚一些,所以,当徽州其他县的商人日趋没落之际,绩溪徽商却方兴未艾。这种后继之秀、乱世中争雄的徽商余辉同样令人们关注,折射在绩溪徽商身上的“绩溪牛”精神,也已成为中外学者争相发掘、探索和研究的对象。如今更多的时候,人们已不仅仅局限于绩溪商人,而是把它同样地形容于所有的徽商后起之秀身上。
无论是“徽骆驼”还是“绩溪牛”,它们都是对徽商精神的形象概括。在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环境的优越远非明清时代所能比拟,然而,作为一种创业精神——徽商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和借鉴。概括起来,徽商精神有下述要点:
其一,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就不会有个人事业的兴旺和发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我国历史上商人的爱国主义传统。
其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商海浪涛汹涌,凶险异常,一不小心就会搁浅甚至是沉没。然而徽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受到挫折之后,并非一蹶不振,从此便销声匿迹,而是义无反顾、百折不挠,不成功决不罢休。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其三,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他们所从事的五大行业:食盐、粮食、木材、茶叶、典当无不是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随机经营的。正是由于他们能够随时观察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审时度势,因此面对同行业的竞争,他们时时能走在同行业的前面,能够出奇制胜。
其四,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其五,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大多徽商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的。“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在家时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
其六,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这突出表现在大量徽商发财致富后,以种种“义行”、“义举”来奉献社会。徽商由于“贾而好儒”,因而绝大多数人在经商活动中比较重视人文精神、讲求理性追求。虽然致富,但他们依然自奉俭约,克勤克俭。不过一旦当他们面对国难民困或旱荒水灾时,却又会慷慨解囊,将财富奉献给社会。
其七,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在路途中也是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这样,较高的文化素质就成为他们与官僚士大夫交往的“黏合剂”。同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同样带来了许多便利;二是由于读书,使得徽商善于从历史上汲取丰富的商业经验、智慧,促进自身商业的发展;三是增强了经商的理性认识,即他们能够以所谓的“儒道经商”,从而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徽商正是凭着他们特有的徽商精神,从而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于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徽骆驼”和“绩溪牛”所造就的徽商精神,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更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
徽商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有着共同血缘或者地缘关系的徽商,有着很强的亲缘和地缘认同意识。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外地,不期然碰见了同族人或者家乡人,徽商往往会兴奋得忘乎所以。这种固有的“乡谊观念”和“宗族意识”,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
徽商精神的内涵及现代价值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认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竞争对手。明正德、嘉靖间歙县商人程澧出吴会、尽松江、走淮扬、抵幽蓟,“万货之情可得而观”,他虽“坐而策之”,四十年后却“加故业数倍”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所以《江南通志》说徽州商人“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倍厚。”
二、进取的人生态度。出于谋生的需要,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异地的陌生、商路的艰险,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残酷地折磨着他们。但素以“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著称的徽州人,都能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许多人“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扰未厌焉。”歙县商人许荆南在荆州贸易,生意亏本自感无脸回家;其子许尚质继承父业,“浮游四方,取什百之利”,前后在四川活动二十年,虽家资百万,也“不竞芬华”。正是他们这种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勇气和经历,为徽州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纪念碑。
三,诚信的处世风格。在商业资本的盘剥下,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受害极深,于是“无商不奸”之类的诅咒此起彼伏。然而这正表明了一个事实:讲求商业道德,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徽商举起“诚信”的旗帜,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市场,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等基本道德,自然博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费的欢迎,使他们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处处受益。徽商吴南坡“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的表示,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斗米千钱”所动、平价售粮的举动,都使徽商“诚信”的风格得以彰显,进而成为徽商集团的标识。
四、合作的人际关系。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因此,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依然执着,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五、超首的契约意识。正是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徽州商人依靠“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并逐渐形成了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现存涉及社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就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民间法”由原始走向规范、走向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长期为外人所责难的“徽人好讼”,实际上正是徽州人致力于构建法制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